具體如下:一般內用建筑乳膠漆又稱水性建筑涂料。目前應用最多的是內墻乳膠漆,其常規檢驗方法如下:
1、檢查在容器中的狀態檢查原出廠的乳膠漆新開蓋后所呈現的狀況。如:是否出現分層、結皮、增稠、膠凝、沉底或結塊等現象,以及能否重新混合成均勻狀態的情況。檢查試驗方法:目測法。參考標準:美國聯邦試驗方法標準No.141中的3011容器中的狀態。
2、檢查分散細度分散細度又稱研磨細度,是體系中顏填料分散程度的一種量度。指的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在標準細度計上得到的讀數。該讀數表示細度計,某處凹槽的深度,一般以μm表示。研磨細度小,表示分散好,顏填料的利用率高,涂料的遮蓋力強,涂膜外觀光潔。檢查試驗方法:采用刮板細度計法。參照標準:國標GB/T1724,GB/T6753.1及國際標準ISO1542。
3、基礎漆膜外觀檢查乳膠漆膜干燥后的外觀。檢查方法:目測檢查。檢查標準:漆膜平整、均勻,無針孔、縮孔、流掛,無明顯的刷痕,顏色與標準板差異不明顯,光澤符合要求(有光、半光或無光)。
4、pH值檢測檢測pH值,PH值檢測是溶液氫離子濃度的量度。涂料貯存過程中,pH值的變化可表示涂料穩定性的好壞以及涂料性能的變化。檢測方法:PH試紙。參照標準:國標GB/T1724,GB/T6753。
5、稠度檢測(低剪切粘度)稠度檢測是指流體流動時的內部阻力。該性能指標對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流動性很重要。檢測方法:斯托默粘度計測定。參照標準:GB/T9626和ASTMD562。大多數乳膠漆的粘度約為150~300g/100r。 6、凍融穩定性檢測乳膠漆經受冷凍和隨后的熔化過程(循環試驗)后,保持其原狀態的能力,即不發生凝固、返粗或粘度過度增大等弊端的能力。有些乳膠漆粘度會有所增大,只要不影響其流平性和施工性是可以接受的。因此需要檢測凍融穩定性。檢測方法:均采用一500mL罐裝涂料放置于-18℃的環境中17h,取出后置于常溫下7h使其溶解,此為一個循環,一般乳膠漆進行1~5個循環,評定性能變化為0~10級,無變化者為好。參照標準:GB/T9628和ASTM2245。 7、對比度檢測。對比度檢測是指在規定的干燥條件下,某一厚度的液態涂膜,到形成固態漆膜所需要的時間,它由涂料成分及環境條件決定。涂料干燥太慢會粘附灰塵、昆蟲等而使涂膜外觀變差,如在戶外遇到雨水等還會導致外觀不均勻。大部分乳膠漆達到指觸干時間為l~2h,低光和無光乳膠漆通常幾小時至十多小時可重復涂裝,半光和有光乳膠漆重涂時間一般大于18h,這要根據環境溫度和濕度靈活掌握一次性涂覆的厚度來控制。涂料要達到最佳性能,一般要干燥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測定方法:參見CB/T1728、CB/T6753.2、ISO1517、GB/T9273、GB/T9280、ISO3678以及ASTMD1640中的有關規定。參照標準:也應符合上述規定。 8、對比率檢測。對比率是指涂于規定反射率的黑色和白色底材上同一涂膜的反射率之比。當對比率≥0.98時可認為該涂層已完全遮蓋底材,因此用對比率來判斷涂層的遮蓋力可部分消除人工誤差。這種辦法適用于白色和淺色涂料。檢測方法:反射儀法測定。參照標準:GB/T9270、GB/T5211.17、ISO2814等。 9、抗流掛性檢查。抗流掛性檢測是,在垂直面施工的涂料,由于其粘度過稀、涂層過厚、施工不當等原因造成的流掛性現象。涂膜在固化之前發生局部流淌,形成各種形狀下邊沿厚的不均勻涂層,稱為流掛。檢查方法:采用不同規格的多齒刮涂器檢查。參照標準:GB/T9264、ASTMD4400。 10、輥涂濺漆值評定。輥涂濺漆值測定是輥涂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