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規則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復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系,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于對聯。至于每副對聯的字數,并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于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復,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制作楹聯的大忌。
對聯的特點
對聯既要用詩一般精練的語言表達完整統一的語義,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優美和諧的韻律來體現。形式工整和韻律優美是對聯最突出的特點。具體來講,一副好的對聯應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一、字數相等。這是對聯的基本要求,也是對聯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斷句一致,詞性相對。即上聯的一個字對應下聯的一個字,上聯的一個詞對應下聯的一個詞,上聯的一個短語對應下聯的一個短語。同時對應位置上的字詞應具有相同的詞性。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等等。
三、語義相關。上下聯所表達的含義要相互關聯,上下聯內容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
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聯的最后一個字用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用平聲。除此以外,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字要盡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
對聯的分類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聯:通常在春節時粘貼在門外,用以慶祝新年的對聯,被人們稱為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