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風格包含有亞太風格、歐陸風格、地中海風格、新大陸風格。
一、亞太風格
涵蓋亞洲大陸環太平洋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征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特點:有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造型講究對稱,也有小橋流水,景觀瑰麗,清淡素雅,整齊明亮,高貴典雅,意味深遠,色彩多用紅黑、赭石、白色等。圖案多用龍、鳳、龜、獅等一些喜慶祥和的動物形態和佛教的各類大士的佛像,精致,美觀。
亞太地區是以東方文明著稱,而在這些地區長期是處在封建主義社會,建筑就具有著皇權、君主的特點,他們主要是以面積大,空間大,造型復雜,顏色運用相對艷麗。同時也是佛教的發源地,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很深,通過巧妙配空間色彩、光影效果和裝飾品,獲得最理想的空間裝飾效果。但是亞太地區也并非完全表現皇權的特征,也表現了東方民族的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等特點。亞太風格的裝修造價較高,現代氣息不強,現在家居設計中多用于作為點綴。
適合人群從政、經商、有文化的人、如教師、藝術工作者,性格沉穩、含蓄內斂,喜歡東方風情的人。
比如像蘇州園林的小橋流水、珍奇石頭景觀,故宮莊重富貴,八仙桌、太師椅,日式的榻榻米、中國字畫、東南亞佛塔等都是亞太風格里常見的元素。
二、歐陸風格
是以古典柱式為中心的風格。特點:歐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華大氣,更多的是愜意和浪漫。通過完美的典線,精益求精的細節處理,帶給家人不盡的舒服觸感,實際上和諧是歐式風格的最高境界。同時,歐式裝飾風格最適用于大面積房子,若空間太小,不但無法展現其風格氣勢,反而對生活在其間的人造成一種壓迫感。
通過歐洲的歷史發展可分為
古代希臘:它是歐洲文化的搖籃,故其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石質梁柱式結構建筑形式,以及規范化的標準格式。
羅馬古典風格:形成采用磚石、以天然的火山灰混凝土砌筑、構架各類柱式和拱券相結合的“券柱式”體系。
哥特式風格:將技術和藝術結合,其尖形肋骨交叉拱、飛扶壁、束柱、花窗欞、彩色鑲嵌玻璃窗和高聳的塔尖等構成鮮明特征,故又稱為“高直風格”。后來發展到拱券穹隆的結構構造技術,用各色云石、玻璃、彩色面磚進行裝飾,構成拜占庭裝飾的獨特風格。
巴洛克風格:于17世紀盛行歐洲,特點是運用曲面、波折、流動、穿插等靈活多變的夸張強調手法來創造特殊的藝術效果,以呈現神秘的宗教氣氛和有浮動幻覺的美感。
洛可可風格:追求纖細、繁復,喜好類似蚌殼、旋渦、水草等曲線形花紋圖案,并涂以金、白、粉紅、粉綠等顏色,配以鏡面、帳幔、水晶吊燈和豪華的家具陳設。
三、地中海風格
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一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即是地中海風格,隨處不在的浪漫主義氣息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品位,以其極具親和力的田園風情,很快地被地中海以外地廣大區域人群所接受。對于久居都市,習慣了喧囂的現代都市人而言,地中海風格給人們以反璞歸真的感受,同時體現了對于更高生活質量的要求。地中海周邊國家眾多,民風各異,但是獨特的地中海氣候特征還是讓各國的地中海風格呈現出一些一致的特點:白灰泥墻、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陶器、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
地中海周圍是海洋性氣候,陽光強烈,風沙大,對建筑物的侵蝕性強一些直角的建筑慢慢的被磨圓,這樣也逐漸使地中海的建筑物形成了一種渾圓的造型,同時采用的涂料一般是純度高的顏色,避免風化后色彩褪色。地中海文明一直在很多人心中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古老而遙遠,寧靜而深邃,主要是深受伊斯蘭教的文化,這樣使的家居配飾中融合了一些伊斯蘭教文化的元素。
四、新大陸風格
新大陸風格主要涵蓋了北美、南美、澳洲、南非等殖民地的室內建筑裝飾風格特點:具有歐式復古的典雅優美,但沒有歐式的復雜繁瑣,主要強調思考的秩序和明晰性,精神的尊嚴、寧靜,結構的單純、均衡、比例的勻稱以及尊重自然、追求真實、復興古代的藝術形式為宗旨。同時也具有當地土著人民的淳樸氣息,在配飾中也會選用一些帶有獅身像,巴西的圖騰紋樣的等飾品。
新大陸主要是15世紀歐洲殖民者對外擴張,大洋航海時,發現了一些新大陸,殖民者在這些大陸上進行殖民統治,在殖民統治的初期,歐洲人將自己的文化、風格與當地進行交融,但是由于當時的經濟生產較為貧乏,當地的居民長期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下,加上當地是海洋性氣候,物產豐富,當地的生產力低,所以當地的建筑裝飾設計既有歐陸設計的影子,但是沒有歐陸設計的繁瑣,同時也透露著當地人自己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傳統。